You have to be true to yourself.──Maria Gomori 

「真誠待己」的終生追尋〈二〉

 作者/連芯

maria 相片  

 

治療即教育,父母的身教大於言教

對於專業治療師的嚴格和期許,反映了葛莫利對所有家庭的期待,她衷心希望能傳授更多家庭如何養育出健康快樂的下一代。以新書為例,內容是在中國大陸的教學工作坊實錄。雖然是一本寫給專業工作者的教科書,葛莫利卻衷心期盼一般父母也能讀讀。

「書中的每個案例各有不同的家庭議題,但在不同之間,卻又可見四海皆準的模式,每個案例都有可以應用與學習之處。」由於世間所有家庭的基本結構和歷程都是類似的,葛莫利相信,每個人都能在書中案例看見自身的影子,從中學習、獲益。

然而,不論是透過訓練治療師、進行私密的治療,或是公諸於世的寫作出書,葛莫利想做的,無非是教導父母提高自覺、珍視自己、相信改變的力量。

「『治療』其實就是教育,人們可不會無端聽從他人的吩咐,除非他們覺得有道理,才會改變。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潛能,所以,我要做的其實就是『教育』。」

那麼,葛莫利想教父母親什麼?

「首先,父母們必須先瞭解自己,也要認識並重視自身和伴侶的個人價值,讓雙方都成為完整、快樂且表裡一致的人。」葛莫利說,她認為家族治療大師米紐慶描繪得很精準,父母是「家庭的建築師」,是孩子們的榜樣。夫妻間的關係極為重要,夫妻對待彼此的方式都是在向孩子們示範如何溝通、自我尊重,以及如何與彼此產生連結。「我不相信一般所謂的『教養』。懲罰並不管用,我相信父母的身教、對孩子的期許和影響,才是最重要的。」葛莫利說

葛莫利最希望的,就是讓眾多為孩子的表現憂心不已的父母們明白,孩子的行為其實深受家庭系統影響。多年來與家庭工作的經驗,讓她堅信身教遠大於言教,孩子會出問題,往往不是父母沒「教」好,而是父母沒「做」好。

因為,唯有懂得珍視自我價值的父母,才能珍視孩子身而為人的價值,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,方能長成一個珍視自己的人。也唯有表裡一致的父母,方能教導孩子相信自身的感覺、用表裡一致的方式溝通、真正悅納自己、為真實的自我發聲,成為健康快樂的人。

「我們會重複熟悉的形式,不論我們喜歡與否。」葛莫利說,無數家庭都在這樣的規則下,連她自身的經驗亦然。她清晰地在兒子身上看見了她和丈夫的價值觀,即便是兒子百般無法苟同的,婚後竟也同樣帶到自己的家庭中。

「所有的父母最好都能想想自己是怎麼長大的?對現在的家庭有什麼影響?」葛莫利甚至建議,年輕人在婚前就要開始學習認識自己、愛自己,學習溝通以及面對親密關係。

──轉載自《張老師月刊》430期(201310月號)

〈未完〉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靈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